“牛年冰冻三尺,中国人使着牛劲往前走;虎年春回大地,咱们信心倍增添虎威。”北海舰队政委王登平代表的一番话,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的感想。
解放军代表团连日来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对去年一年中国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及其在世界的影响感慨良多。一位有心的代表列举了一连串描绘中国的“热词”:“中国信心”、“中国行动”、“中国关怀”、“中国模式”、“中国速度”,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散会后,我来到代表的房间,同他们探讨起中国“热词”的由来。
中国信心。去年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宝贵”,举国上下共克时艰,实现了经济率先回升向好。国际舆论认为,“中国信心”给世界经济的复苏打了一针“强心剂”。
中国行动。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当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内部还在为采取何种刺激经济增长措施而争论不休时,中国已经出台了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投资计划,出手快、力度大。国际舆论对中国行动之迅速表示惊叹与赞赏。
中国关怀。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把保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一长串“民生清单”驱走了寒意,温暖了人心,又拉动了内需。对此,有外电将中国政府的民生新政称之为“中国关怀”。
中国模式。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抢险救灾、“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到2009年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举行国庆60周年盛大庆典,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她的“制度优势”和“中共巨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新加坡《海峡时报》为此发表了题为“中国模式的胜利”的文章。
中国速度。去年中国经济实现“V”型复苏,GDP增速逐季回升,第一季度还是6.2%,到了第四季度就上升为10.7%,全年GDP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与一些发达国家持续低迷和缓慢复苏形成了鲜明对比,国际社会称之为不可思议的“中国速度”。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代表们说,关于中国的“热词”越来越多,充分说明了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壮大。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去年工作时讲到“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代表们说,这句话真带劲儿,叫人听得热血沸腾。
中国“热词”多是一些舶来品,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海军指挥学院政委阎红志代表说,比如“中国责任论”,既有对中国崛起的肯定,也包含着某些复杂的心态,甚至不乏少数西方人别有用心,想给我们戴“高帽子”,让我们做现在能力还达不到的事情。
“遏制打压不低头,‘捧杀’面前不上当,我们唯有继续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真正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国家发展强大才是硬道理。”代表们讨论中国“热词”的感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